扬州生态科技新城:党建赋能,多元服务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

Connor coinbase交易所 2025-04-30 5 0

党群服务中心的功能发挥,关键在于以党建为纽带,构建覆盖全龄、精准高效的服务体系。扬州生态科技新城通过创新服务项目、丰富组织活动、完善工作机制,打造出“有温度、有广度、有深度”的社区治理新格局。

党建引领,织密全龄服务“幸福网”

泰安社区推出“幼有所育—青有所创—老有所乐”的全龄服务模式。针对0—3岁幼儿开设“邻育小栈”,以亲子共读推动早期教育;学龄儿童参与“国画学堂”,在非遗传承中浸润文化自信;职场青年依托“邻创空间”共享办公资源,同时享受技能培训与创业指导;老年群体则在“银龄学院”学习智能手机操作和手工艺制作,实现“老有所为”。此外,社区联动企业、学校等社会资源,形成共享生态圈。例如,引入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定期健康检查,联合高校志愿者为儿童开设科普课堂。这种分层分类的精准服务模式,不仅回应民生关切,更以党建资源整合能力将“服务半径”扩展至每个家庭的“最后一米”。

多元共治,架起邻里和谐“连心桥”

从“管理”到“共治”。芒稻村创新“党建+睦邻”品牌,打造“和乐茶馆”“需求集市”等平台,让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。例如,“板凳议事会”打破传统会议形式,村民与干部同坐一条板凳,共商道路修缮、环境整治等议题,累计解决民生问题40余项,群众满意度达98%。龙王社区则推出“四点半课堂”,为双职工家庭提供子女托管服务,并联合志愿者开设作业辅导与兴趣课程,惠及200余户家庭。在“银龄关爱圈”项目中,社区整合医疗资源,每月开展健康义诊、心理疏导等活动,覆盖老年群体500余人次。通过“车轮上的党建”,党员干部带头走访困难家庭,解决实际需求120余件。

机制革新,筑牢基层治理“压舱石”

生态科技新城以机制创新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。新联村推行的“三三小板凳”工作机制,以“家文化”为核心,将矛盾调解融入日常服务。党员干部通过“板凳家访”倾听民声,累计化解家庭矛盾32起,解决实际问题55条;通过“板凳议事会”收集民意,推动垃圾分类、停车位改造等工程落地,实现“小事不出村、矛盾不上交”。同时,社区开发智慧平台实时监测环境、治安等数据,提升响应效率。例如,某小区通过AI摄像头识别高空抛物行为,纠纷率下降70%;网格员通过App上报问题,办结时长缩短至24小时内。这种“制度+技术”双轮驱动模式,既巩固了党建引领的根基,又以科技赋能提升治理效能,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“扬州经验”。

新组宣 寅萍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