饿了么公开配送时间预估算法 这些问题成现场提问热点

Connor coinbase交易所 2025-05-22 1 0

北京青年报记者5月21日了解到,饿了么联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于北京举行算法公开恳谈会,主动对配送时间预估算法进行公开。

饿了么公开配送时间预估算法 这些问题成现场提问热点

“有多少配送时间”是骑手送单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。恳谈会互动中,商家、骑手、用户就日常经历进行了提问,涉及“远距离订单是如何考虑给出配送时长”“手上订单已经要超时,为何又派一单时间很紧的订单”“骑手虚假报备商家出餐慢,平台如何识别和管控”等问题,平台代表逐一进行了讲解和答复。

给予更合理的配送时间,为骑手提供送单规划和建议的同时,做好商家履约与用户体验,是配送时间预估算法的出发点。据饿了么算法技术专家介绍,这一算法模型涵盖骑手接单、商户出餐、骑手取餐、骑手送餐各阶段,需要综合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天气情况、取餐距离、商户出餐预估时间、骑手背单数量、骑手移动速度、用户小区内配送的难易程度甚至所在楼层等,以预测骑手配送所需时间。

此外,有骑手关注,“为什么订单上会有平台期望送达时间和要求送达时间两个时间,第一个作用是什么,是否与考核有关?”平台算法专家回应,平台期望时间是用户下单时给出的预估送达时间,用于方便骑手合理规划配送顺序,不会以此考核。为了让骑手有足够的时间配送,要求送达时间会更充裕,在商家出餐慢、配送异常等情况下,还会增加配送时间。

会上,作为即时配送算法委员会专家,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天玉认为,在订单高峰时段,骑手可能因连续工作、体力不支等因素导致配送效率下降,此外,有多个订单同时分配给骑手时,不同订单的取送地点、先后顺序等衔接问题,可能导致预估时间与实际时间存在偏差,算法在这些方面可进一步完善。

在现场互动中,还有骑手提及,“为什么有时会感觉配送时间突然变短?”——这也是一些骑手关注的所谓“偷时间”问题。

“并没有,不可能、也不会允许有‘偷时间’这样的事情发生。”对此,平台算法相关负责人说,经实际检测,也不存在既定配送时间缩短的情形。之所以会出现误解,原因在于,目前以秒为单位的倒计时表达方式下,骑手的手机网络、配置、手机APP运行空间等存在客观差异,可能导致倒计时功能出现卡顿,这样会让骑手感觉时间快进了。事实上,这类异常情况不会缩减骑手本身的配送时间,骑手用时均为标准时间。

“基于这些反馈,后续我们会优化完善计时表达方式,同时会充分考虑骑手配送的实际情况,减少配送过程中的提醒焦虑,避免引发误解。”上述负责人表示。

“外卖配送的时间预估算法,直接关联到平台的激励与考核机制,与骑手的劳动压力密切相关,对骑手的工作行为有深远影响。”恳谈会上,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成刚建议,一方面,设定时间参数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情形下的体力支出差异,如高温天气下适当放宽时限,防止过度劳动和健康风险;另一方面,将对因天气、交通等不可控因素引起的延误引入主观评估纠偏机制,借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“客观+主观”的考核方式,建立更公平的考核方式,以提升算法决策的合理性与人性化。

“算法服务于人,我们将坚持以骑士权益为中心,积极倾听、持续完善。”饿了么骑士权益保障负责人胡珺表示,接下来,饿了么将综合多方诉求,进一步优化配送时间预估算法,确保公开性和透明度,让骑手跑得更安全,跑得更放心。同时,也将持续深化多元沟通机制,聆听骑手真实声音,实现各方良性互动,切实保障骑手权益。

文/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

编辑/汪浩舟

评论